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资讯 -> 新闻动态
分享到:
让科技为汉字加温――知名文化学者林公武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2014-02-25浏览量:

   

    中国汉字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浮发展至今,越发受到国际各界的重视。我国“重视汉字”的呼吁不曾减弱,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国汉字热的掀起却是因为一档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众与电视里的参赛选手一同进行汉字听写,这无疑是键盘时代里激发民众书写意识的一剂强心针。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起这股“听写风潮”?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汉字学习?对于外国弘扬汉字的方式,我们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2月22日上午,在林则徐纪念馆第17期“左海讲坛”《汉字的魅力――汉字、书法源流及林则徐书艺》活动开始前,知名文化学者、书法篆刻家、藏书家林公武教授就这一系列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汉字听写本该习以为常
    “形式新颖是节目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但汉字本身的属性与国人对汉字的深厚情感才是节目收视率不断飙升的根本原因。汉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表意文字。英文26个字母,懂得发音便能懂得拼写。汉字则是一个字一个音,最复杂的汉字有五十几个笔画,所以汉字必须要读写结合才能加强记忆。”林教授说,“汉字听写节目我偶尔也会看,但看多了也觉得没意思。首先我对节目带起的汉字学习热潮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这个大家都打字的年代,一个节目能激发起民众提笔书写的热情,促进汉字的传播和传承,这肯定是好的。但听写是汉字学习的基础,本该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被放上节目,本该不足为奇的事却变得神乎其神,这也实在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无奈。节目有时候会出生僻字,听写一些平时人们口头常用到但提笔就忘的汉字,反而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态。”林教授补充道:“我更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汉字学习当成一件平常事,而不是随大流,觉得听写节目有趣就跟风一阵子,等风头一过就又把汉字学习丢一边。”

科技与传统文化相助益
    林教授分享了他去日本访问时的见闻:“很久以前,我就汉字传承的问题专门去日本访问,发现日本小学有毛笔字必修课,而且日本的母亲几乎都不上班,她们真的是在家里‘相夫教子’,教孩子写毛笔字,学汉字。可以说汉字在日本得以不断传承,要归功于国家和国民的努力。日本是‘半汉字化’的国家,所以他们一些汉字的传承思维可以借鉴。我们对于汉字的弘扬还停留在宏观的层面,总是用‘口号’的方式宣传汉字多么好、多需要重视,日本则是利用科技手段来挖掘汉字的价值。他们曾用实验证实了一组数据,日本的孩子若从5岁开始学汉字,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 120。他们用客观的数据展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激发民众的学习热情来说,这比玄虚的呼吁有效多了。”
    林教授强调,科技与传统文化应是相互助益的关系,他举例说道:“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话,本来‘更’字念‘jing’,但现在人们都念‘geng’,这就是一些文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对于这样的改变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扭转,对待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我们要强调汉字的重要性,但不要因为科技发展导致了书写退化,而刻意回避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捷。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局面,所以顺其自然,利用科技来助益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方法。”另外他补充:“练书法是汉字学习的一部分,勤是唯一诀窍。虽说这是功利社会,注重应试教育,但练书法应该是一件自愿的事,强迫不来,与其把书法当成一种技法来学,不如用心去学,真正爱上书法才能从中获得最纯粹的愉悦。”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256745    今日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