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林则徐纪念馆 -> 展览 -> 馆藏精品
分享到:
“十无益”拓片
发布时间:2020-03-03浏览量:
  

 

林则徐纪念馆馆藏林则徐手书“十无益”拓片。上款题:许旌阳先生警世格言;正文内容为: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下款为“道光庚子春日林则徐敬书”,并刻印林则徐两枚印章。石碑横73厘米,纵41厘米。

林则徐以“十无益”格言作为个人修身处事的标准,并奉为教育子女的准则,还多次用真书敬录此文赠送友人。1839年9月,林则徐巡阅澳门后,在珠海前山题写下了这条格言。这短短十句,蕴含深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事和修身养性的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相契合。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开篇首讲“立人”,人者,仁也。心存仁善胜过最好的风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讲的是“待人”,如果连自己最亲密的父母、兄弟都不能好好相处,又遑论其他?“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讲的是如何“处世”。林则徐一生治学严谨,谦虚进取。据传,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少年时写了一首咏月诗,请林则徐过目。林则徐看后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改成“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何必”是用不着的意思,改前颇显狂妄自傲,“何况”是更不用说,改后颇显谦虚之意及进取之心。林则徐在细节处教晚辈为人谦逊,不可张扬。“读书”“博学”“聪明”的前提是要学会做人。如果不能文明礼让、友善待人、和谐相处,那么就算学识再渊博,也终不为世人及社会所接受。

林则徐之所以推崇“十无益”,与他受到的家教有着密切关系。林则徐自幼成长于“志节清高的书香之家、亲情融洽的仁爱之家、奋发进取的勤勉之家”,父亲林宾日执教为业,“在庠序二十年,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绝不沾染社会的丑恶习气,更不贪图不义之财;家虽至贫,却经常周济别人,为人恬淡,急公好义;母亲在“家无立锥”的家境下,靠做女红贴补家用,她教育林则徐“男儿务以为大者远者……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父母的教诲以及林家淡泊、仁爱、勤奋的家风,奠定了林则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涵养了他清正廉洁、勤奋严谨、亲民爱民的从政作风。林则徐从儿时起便博览群书,并注重经世致用。作为一位水利大家,他倾注大量的心血撰写了《畿辅水利议》。他不仅编写书稿,还根据学识治理黄河、淮河,防范江汉平原灾害,疏浚福州西湖,推广坎儿井,这是他学以致用惠民生的极好体现。

林则徐不仅身体力行,更是将优良的家风传给子孙后代。林则徐后人至今已传至第九代,涌现出新中国外交元老凌青(原名林墨卿),革命烈士李良(原名林曾同)等杰出人士。目前,林则徐后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仍居住在福州本地,还有很多散居在港澳台,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大多从事科研、教育、金融等。不论在国内还是侨居国外,林则徐后人都始终秉承家训,传承良好家风,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做贡献。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祝光此前接受采访时谈及,他的父亲将“十无益”抄录下来挂于家中墙上,让大家经常能够按照“十无益”的要求做人,在工作上积极报效国家。她表示:“林公传给我们子孙的不是财产,都是一些精神财富。”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70多年过去了,“十无益”家训穿越历史的烟云,影响并激励着世世代代的林家后人。

 

撰稿:林念轩

林则徐纪念馆版权所有 © 2019 林则徐纪念馆    闽ICP备1300742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469号       访问总量:256908    今日数量:0